郵箱
辦公平臺
EN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以下簡稱新疆生地所)成立于1998年7月7日,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1961年成立)和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1965年成立)合并而成。研究所面向國際干旱區生態、環境、資源領域科技前沿,面向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重大需求,面向新疆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主戰場,圍繞自然資源開發、生態修復、環境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育...
半個世紀前,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地理室、生物室、土壤室的組建和新疆水土生物資源綜合研究所的成立,以及老一輩科學家堅持不懈的努力,為新疆資源與環境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8年,由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和新疆地理研究所聯合重組的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又開始了創新跨越、持續發展的新歷程。
搜索
個人簡況:1968年11月生于河北清苑縣。正高級工程師、塔中野外站副站長。
研究方向:
荒漠化防治與干旱區生態工程建設。
學歷教育:
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農學博士(2006-2010)、內蒙古林學院治沙專業農學學士(1988-1992)。
工作經歷: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南疆苦咸水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專題“南疆苦咸水沙產業開發利用技術研究及示范”,執行期間:2016-2020;經費:80萬元。
(1)李丙文, 黃丕振,周興佳等. 蘭新鐵路沙泉子段風沙危害特點及其防治. 干旱區研究,1998,15(4):47-53
(2)李丙文, 徐新文,邱永志等.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工程立地類型劃分. 科學通報, 2008,29(增Ⅱ):25-32
(3)李丙文, 張洪江,徐新文等. 咸水灌溉對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長的影響. 干旱區地理,2011,34(2):2215-221.
(4)李丙文,邱永志,周宏偉等. 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滴灌種植肉蓯蓉的試驗研究. 干旱區研究,2012,29(5):751-756.
(5)李丙文,邱永志,周宏偉等. 種植于人工梭梭(Haloxylon spp.)林的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個體重量特征. 中國沙漠,2014,34(6)李丙文,張忠良,王桂芬等.人工種植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平茬試驗的初步研究.中國中藥雜志,201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