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歷:
孫永強,男,理學博士,出生于1968年,新疆烏魯木齊人。
教育經歷:
1986年—1990年,內蒙古林學院沙漠治理系,治沙專業,獲農學學士。
1996年—1999年,南京林業大學荒漠化生態研究生班,林業生態學專業,獲碩士學歷;
2000年—2005年,新疆農業大學草業科學系,草地資源學專業,獲草業博士畢業。
工作經歷:
2006/09-2007/09,第七批中組部博士服務團成員,任兵團農五師發改委副主任;
2007/09-2008/12,第八批中組部博士服務團成員,任兵團農業林業局局長助理;2006/03-2010/10,莫索灣站,副站長;2010/10-至今,國家荒漠綠洲生態建設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
2013/07-至今,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環境研究室,高級工程師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科技部科技惠民項目,2013GS650203,新疆且末縣河東經濟型生態屏障示范工程建設,2014/1-2017/12,150萬元,在研,主持。
2.自治區科技支撐項目,201433113,羅布泊腹地羅鉀礦區基地生態建設技術試驗研究,2014/1-2017/6,30萬元,在研,主持。
3.科技部科技惠民項目,新疆于田縣特色藥材科技惠民示范工程,2014/01-2016/12,37萬元,在研,主持。
4.國投羅鉀有限公司,Y352041,羅布泊鹽漬土鹽生資源植物引種研究,2013/01-2015/12,800萬元,在研,主持。
5.中科院“西部之光”聯合學者項目,LHXZ200901,肉蓯蓉穩產高產種植與質量評價研究,2010/01-2012/12,50萬元,已結題,主持。
代表論著:
(1)主編《新疆耕地資源衛星遙感調查研究》,新疆科技出版社,2005年。
(2)主編 《羅布泊中部地區的極端環境與植物引種馴化研究》,第一作者,科學出版社,2018年。
(3) 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態環境現狀與治理對策,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3年第五期;
(4) 肉蓯蓉資源利用現狀及人工種植研究,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3年第四期;
(5) 和田地區名特優林果產業化研究,干旱區研究,2003年第二期;
(6) 新疆梭梭肉蓯蓉人工栽培規范化試驗研究,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3年第六期;
(7) 策勒縣農作物節水試驗的初步研究,干旱區研究,1999年第四期;
(8) 策勒冬小麥節水試驗的初步研究,干旱區研究,1995年第四期;
(9) 塔里木河下游地區草地生態系統現狀與利用對策,西部地區第二屆植物科學與開發學術討論會文集,2001年8月。
(10)塔里木河下游環境退化的因子分析,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5年第一期;
(11)生態環境退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以塔里木河下游為例*,水土保持學報,2005年,第2期。
已轉化或應用的專利:
(1)一種“雙株雙層”棉花栽培新技術,證書號:第130166號;專利號:ZL 00 1 01737.3,發明人:趙元杰、邵繼紅、孫永強、張鶴年、楊昌松。
(2)主持編寫《鞏留縣小漿果—黑加侖產業化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自治區計劃委員會審批,2004年;
獲獎及榮譽:
(1)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綠洲過渡帶生態環境區綜合治理技術及試驗示范”1996,10,集體獎;
(2)中國科學院“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5,“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綠洲過渡帶生態環境區綜合治理技術及試驗示范”,個人排名第8。
(3)2013年度,自治區二等獎,排名第四,荒漠肉蓯蓉高產穩產規?;N植技術研發與示范;
(4)2016年度,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個人排名第5,“管花肉蓯蓉高產穩產技術與大規模推廣”。